成果展示 | 我院兼职研究员李艳等成果发表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家庭与代际扫盲及学习:国际视野》新书中

作者:SMILE 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发布时间:2025-04-02

《家庭与代际扫盲及学习:国际视野》(Family and intergenerational literacy and learning: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一书于2025年4月2日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题研讨会正式发布,其电子版已经可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字图书馆下载。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江南大学教育学院校聘副教授李艳和奥地利维也纳大学Seyda Subasi Singh研究员、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李家成教授共同完成了该书的第九章。该章节聚焦中国乡村家庭中的代际互动与早期学习。







图片
图片
图片

该书认为当今教育领域面临的挑战具有高度复杂性,需要构建贯穿正规与非正规教育场景、兼顾每位社会成员终身学习需求的系统性解决方案。家庭与代际扫盲及学习(FILL)作为这一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在不同历史、社会文化和经济背景下推进终身学习方面展现出独特价值。研究表明,该模式不仅直接惠及参与的儿童与成人,更能通过提升家庭适应力、培育具有能动性的学习者,为整个社区创造发展机遇。在因公共卫生危机或政治因素导致教育机会受限时(特别是对女性群体),FILL更成为维系教育连续性的重要支柱。


这一创新模式具有双重效益:在优化儿童教育成效的同时,助力父母及其他照料者提升读写计算能力。其衍生效益还包括自尊建构、社会参与度提升等综合效应,所形成的支持网络更能为成人持续学习提供长效助力。要实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教育变革”愿景,就必须让学习深度融入家庭日常生活。对FILL的战略投入,本质上是赋予家庭创造更美好未来的核心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全球FILL研究存在显著的地域失衡——现有成果主要集中于北美和英国等发达国家,对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中低收入非英语国家实践探索认知严重不足。为此,由美国宾州州立大学Esther Prins教授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Rakhat Zholdoshalieva博士联合主编的这本著作,汇集了20项跨越语言文化边界的研究案例,重点呈现全球南方国家的创新实践。书中特别强调,曾被殖民的国家通过复兴传统语言和代际知识传承体系,正在构建具有文化根性的家庭学习新模式。


研究发现揭示了一个核心共识:扫盲与学习从来不存在单一范式。忽视边缘化非主流文化语言实践,不仅导致认知正义缺失,更会抑制社区发展活力。真正有效的家庭学习必须顺应本土历史文脉,而非对抗性移植外部模型。本书为政策制定者、教育工作者和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框架,其出版将有力推动全球教育公平进程,确保任何地域、文化背景的群体都能享有包容、公平的终身学习机会。

图片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字图书馆  

审核:邹文 李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