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会|《天地人事:叶澜终身教育思想研究》读后感

作者:发布时间:2022-07-18



著作:《天地人事:叶澜终身教育思想研究》

作者: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研究员 李家成

出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年版

  

《天地人事:叶澜终身教育思想研究》这本书对于我来说意义重大。其一,此书是由我的博导李家成老师撰写的关于他的博导叶澜老师的终身教育思想。叶澜老师在总序中写到,这是一种学术研究的代际转换。我不仅为这种学派建设的传承心生敬畏,更感自己作为新一代学派传承人应该具有的使命与担当。其二,此本书的研究内容是我一直非常关注且不断在学习的领域:终身教育。书中的终身教育思想是我认为前沿、具综合性和具代表性的研究,其中很多思想和观点打破常规。我常常为书中的某些段落或感新奇、或感痛快,或被智慧的思辨所折服,或被真情的流露所打动。

论述一种思想,往往从理解关键概念入手。毋庸置疑,这本书的关键概念是“终身教育”。其实提到这个词,我想大概是很多人都听过。但就是这样一个非常常见的教育学术语,我却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读完这本书,我突发奇想,随机询问了一些非教育领域的朋友,询问他们“你觉得终身教育是什么阶段?”结果他们的回答让我啼笑皆非,有的说:“我认为是青少年至老年时期”,有的说:“成人阶段”,甚至还有的反问:“你都不给我选项,我怎么知道”。虽然被我询问的这些朋友并不能代表所有人的想法,但我想这些回答可以大概地折射出一个问题:其实很多人对“终身教育”存在误解。正是因为现实中民众对终身教育的理解不够充分,我才特别地意识到,对终身教育的内涵进行明晰是多么地重要,这是一件从事终身教育研究最基本以及首先重要的事情。而这项工作,叶澜老师做得非常好。叶澜老师对终身教育这一概念的解读,其智慧体现在全局意识和融通意识。叶澜老师明确指出:终身教育包括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所有教育。因此,生活中人们将终身教育等同于成人教育的想法是错的,将终身教育阶段限定于从青少年至老年的观念也是错的。一开始,叶澜老师就坚定果断地为读者树立了这种全局意识,并通过揭露日常生活中种种对终身教育的误解来巩固人们的正确认识。这给我的启示是:尽管我的专业是成人教育学专业,但研究终身教育不等于仅研究成人,终身教育研究应该树立关注生命全程的全局意识。同时,当我们将生命全程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时,我们便要考虑将生命的每个阶段进行贯通和融合,这就是融通意识。如果立足全局是一种世界观,那么融通就相当于是一种方法论。融通体现在各种要素,如时间维度的融合、空间维度的融合、活动维度的融合等等。

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人的终身发展。因此,作者在第二章紧接着提出了终身教育发展观。作者非常明确地指出:既然终身教育是生命全程的教育,因此我们要关注每一个群体,特别是不能忽视老年人。在这里,我认为可以补充为:不要忽视所有已经离开全日制校园的成人学习者。这是一种非常积极的发展观,肯定了人的发展的终身性。当然这一点也是终身教育思想成立的前提。同时,作者从实践的角度说明了终身发展的价值:对于个体来说,终身发展是一个持续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我们可以试想,如果一个人在22岁结束大学时光后就开始停止学习,那么他以后的人生将会多么地苍白,他以后的生活将会多么地糟糕。对于社会来说,终身教育有利于发挥所有群体共同进步的合力,以此推动社会的整体发展。作者以代际互动为例,生动讲述了许多成年人与新生一代共学共进的美好故事。

除了阐述终身发展这样一种理想状态以外,作者还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迈入理想状态的实践途径:综合性的实践,这种实践,是一种时时、事事的实践,也就是第三章“事事皆可为学”的内容。第三章的内容可谓异彩纷呈,作者用各种各样“事事”的案例描绘了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想场景。我从字里行间读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个有关终身教育实践的生动故事,更是一种作为研究者的自觉。终身教育思想的生命力,唯有从终身教育实践中获得。“事事”观点的提出,启发我不仅在研究中要重视研究的实践维度,更要亲自深入教育活动中进行实践体验。

具体而言,“事事”包括社会之维的事事和自然之维的事事,这便是书中第四章和第五章的内容。叶澜老师将社会之维的事事看作是一种“社会教育力”,即:社会所具有的教育力量,包括正规教育系统内的教育作用力和正规教育系统外的教育影响力。这种划分非常新颖,也非常具有启发性。正是因为看到了整体社会的教育力,因此才具备了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可能性。发挥社会教育力,就需要协调与统合社会中的一切教育要素,而家校社协同育人和代际互学就是两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当然,社会教育力的发展目前仍然存在不足,还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汇聚与提升。社会教育力包含一切具有人参与的教育情境,在没有人参与的自然情境中,作者提出了教育的自然之维。以往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可能更多的是强调保护自然这一层面,但书中却将自然与教育相联系,提出了教育的自然之维,除了保护自然免遭破坏以外,我们更多地还可以因地制宜地向自然学习、与自然和谐共处、发自内心地热爱自然,让学生在接触自然中获得一种教育的力量。这种新教育自然观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观的顺承,更是一种顺应时代发展的呼声。

这本书逻辑清晰、观点犀利,立场明确。读完这本书,我对终身教育思想又有了更高的认识。但同时,我想我学到的不仅仅是关于终身教育的知识,更是关于促进终身教育实践发展的信念、推动终身教育学术建设的信仰以及坚持中国终身教育学派的信心。


稿 | 刘邓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