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解放网/记者 徐瑞哲;实习生 郑子愚 “在终身教育中,虽然老人们有了更多学习场所和学习机会,但实际情况则是老人学习能力有所下降,学习品质并不高。”在昨天的上海高校智库座谈会上,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透露了他们智库的最新研究成果。据悉,18家机构从全市近200家申报机构中脱颖而出,成为首批上海高校智库,可谓咨政“最强大脑”。 以往,高校在咨政研究方面存在“小、散、弱”现象,同时研究过于学术化,相对于学术论文,不重视咨政报告。为此,市教委2013年在数十所高校中启动专业型智库建设,设立第一批上海高校智库,其中复旦大学6家,上海交通大学3家,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各2家,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各1家。目前,这些智库已完成实体化建设,各司其位对经济、国际、教育、法律、社会、文化、人口、环境、卫生等领域展开研究,甚至升级为高校二级单位。 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负责人黄健介绍,这一智库主要开展终身教育和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战略性与前瞻性研究,正参与全国老年教育发展规划、上海老年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研订。相对于其他研究院,这个智库并不算大,但不再虚拟松散,而是实体运作、日常办公,现由6位这一领域的专家领衔,包括海外学者、特聘研究员、青年研究人员共65人。智库研究认为,针对上海老年教育从“增量”到“提质”的问题,或应从老年人学习能力出发进行课程规划,着手改善当前老年教育机构的课程品质。 据了解,在过去一年半建设中,上海高校智库已建成56个数据库,形成400多篇专报和政策咨询报告,同时也在各类报刊发表近300篇文章。当前,各智库还在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改变高校以学术成果为导向的现状,实现研究成果分类评价,比如将智库研究成果“等价于”高水平学术论文。同时,首批智库加强同城协同的“上海实践”,举办上海市高校智库青年咨政人才培训班,应用了人才“旋转门”、开门办智库的新模式。 首批18家上海高校智库名单: 复旦大学上海市高校智库研究和管理中心 复旦大 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宗教与国家安全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政党建设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亚太区域合作与治理研究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海洋战略与权益研究基地 上海交通大学学科发展与评价研究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协同创新发展中心 华东师范大学周边合作与发展协同中心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育研究院 华东理工大学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 上海财经大学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 上海大学基层治理创新研究中心 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治理研究中心
5月14日上午,上海高校智库媒体座谈会在复旦大学举行。市教委副主任袁雯在回顾2013年下半年至今上海高校智库的建设经验时指出,上海高校智库在一年半的建设过程中,不断深化智库内部的组织管理、人才培养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机制创新,坚持同城协同,跨界研究,并且借助中国大学智库论坛服务全国。我们把这一系列的体制机制创新和探索称为“上海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汪荣明从高校整体发展出发,探讨高校主体如何有效支持智库发展,华师大两家首批入选上海高校智库的负责人分别介绍了相关智库的运营经验。黄健教授代表华东师范大学两家智库之一的“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作了发言。以下是《解放日报》的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