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2日,由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联合《江苏教育》编辑部、《班主任》杂志社、《教育视界》杂志社、《教育科学研究》杂志社、《新课程评论》杂志社、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共同主办的“乡村社区治理背景下的家庭、社区、学校合作”研讨会暨第三届全国乡村班主任发展研究论坛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举行。出席会议的有上海民盟市委、房山区教委、武义县教育局的领导;高校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期刊杂志社和出版社的主编和编辑,以及乡村教师近100名代表齐聚会场。围绕着“乡村社区治理与乡村教育发展的当前状态与发展走向”、“乡村社区、家庭、学校合作的当前问题”“乡村教师(班主任)的合作智慧”、“乡村学校的社会责任与贡献”等议题,代表们进行了深度交流与研讨。
在开幕式上,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李家成教授致欢迎词。《江苏教育》杂志社朱从卫主编、《班主任》杂志社杨丙涛主编、《新课程评论》杂志社杨志平编辑分别致辞。
在《中国乡村班主任发展研究(第二辑)》的新书发布会上,北京房山区教委于春梅科长、北京工商大学附属小学李庆华校长、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糜玲编辑对该书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蕴进行点评,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博士研究生程豪以书评的方式,分享了对该书主题、结构、特点的理解。
上午第一场专题报告由浙江省武义县教育科学研究所雷国强主持。围绕着“乡村社区治理与资源开发”这一主题,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硕士研究生许滢、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红丰镇塘围中学廖小风老师、浙江省武义县实验小学程露老师、浙江省武义县熟溪小学陈国栋校长、上海市闵行区马桥社区学校张雪平校长、江苏省常州市龙虎塘实验小学顾惠芬校长分别进行了汇报。在互动交流中,参会人员围绕着“如何在乡村治理背景下发挥中学生的领导力”、“如何促成社区学校与中小学合作”、“如何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的价值开发”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第二场专题报告由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张聪主持。围绕着“乡村隔代教育与研学旅行”这一主题,浙江省海宁市马桥中心小学张怡婷老师、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中心小学康敏洁老师、上海市临港实验中学董雪梅老师、浙江省武义县泉溪镇中心小学涂淑莉老师、浙江省武义县熟溪小学蓝美琴老师分别进行了汇报。在互动交流环节,参会人员进一步聚焦“研学旅行教育价值的生成与延续”、“隔代教育的实现路径”、“研学活动的综合融通”、“新劳动教育内涵理解”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下午会议分为两场专题报告、两轮互动交流和一场自由发言环节。
第三场专题报告由《班主任》杂志社杨丙涛主持。聚焦于“乡村教师发展与家校社合作”这一主题,浙江省武义县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所雷国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张聪、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王元、浙江省海宁市长安镇辛江中心小学教师单黎峰分别进行了汇报。
第四场专题报告及自由发言环节分别由《新课程评论》杂志社杨志平、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李家成主持。来自浙江省海盐县滨海小学黄燚虹老师、河南省洛阳市伊滨区李村一中李瑜清老师、上海市金山区松隐小学丁向阳老师、浙江省武义县泉溪镇中心小学叶斐妃老师、浙江省海宁市桃园小学费玲妹老师、山东省姜屯中学张庆坦老师、嘉兴市王江泾镇实验学校汪加荣老师、北京工商大学附属小学何巍老师等会议代表,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及参会体验。
经过一天充实紧凑的研讨,会议于12日下午顺利闭幕。此次论坛凸显了“乡村社区治理”的发展背景,强调了“家庭、学校、社区”合作的社会价值,探讨了教育工作者的育人使命与时代担当,对于乡村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胡雯婷 吴陈兵
图:胡雯婷 吕珂漪